官方老師
2022-07-31TA幫助家長解決了 條親子問題
很多時候,孩子并不是單純的無理取鬧或者不聽話,作為父母,耐心的引導才是關鍵,應該去嘗試說服孩子,而不是一味的拒絕,然后怪孩子不聽話。下面我們就來談談小孩子不聽話該怎么辦。
孩子不聽話往往與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父母要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并用講道理的方式說服對方,這樣做就能達到不錯的教育效果。
1、友善
如果你在對孩子說話的時候使用正常的音調與和藹的態度的話,孩子會更有可能認真地聽你說。不要以不耐煩、甚至是命令的口氣,這一點年輕的媽媽們有時控制不好,孩子也許會聽你于一時,但很快就會轉化為內心的抵觸。
在心中壘起一堵墻。不到萬不得已,不是原則性問題,對孩子一定要和顏悅色。我很反感那種冷嘲熱諷孩子的做法,尤其是某些幼教工作者板著面孔對孩子,給孩子無形中增加很大的壓力。
2、暫停
在孩子一時無法接受你的要求,甚至與孩子發生爭執時,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緒,你可以說:“我不想現在來處理這個問題,我們稍后再來談論它吧。”冷處理反而收到奇效,孩子冷靜下來的時候會主動向你示弱,這一點我深有體會。
孩子這一點很令我欣慰,因為他無論是做好事還是做壞事,他心里都是非常明白的,但他知錯認錯,態度還是非常誠懇的。我也明白他“犯壞”的目的一是引起家長的注意和驚訝,二是不知道如何與小朋友交往,造成一種沖突,引起對方的反應。
3、道理
當孩子犯錯誤或行為無禮的時候,不要立即處罰他,應該以友好的口吻來教育他應該注意自己的行為和舉止。“你玩完的玩具不應該隨處亂丟,下一次請把它放入它應該放的地方。你的玩具架子才是玩具的家。
玩完的玩具應該讓它回自己的家,就像你一樣,如果你在外面玩完了,我把你丟在街上不讓你回家,你覺得對不對?”不要低估孩子的智商,你說的話他都明白,只是不善于表達。如果你將自己放在孩子的角度上會覺得講道理會更容易接受。事后再批評,孩子會非常配合你,主動認錯的。
孩子隨著慢慢長大,他們會有自己的想法,會有自己的小脾氣,自己的想法,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家長,進行正確的教育指導,并給予支持。
1、深入了解孩子行為的原因與動機
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長,和父母最為親近,要想了解孩子的內心需求,父母無法假手他人,知子莫若您倆人。
平時父母要注意觀察,多與孩子交流。父母要充分理解孩子要自己嘗試、獨立表現的要求,盡量多創造一些條件,使孩子的要求得到適當的或充分的滿足。當您想發火時,不妨停一停,看看孩子到底想要什么。孩子的每一個行為一定能投射出孩子內心的真正訴求。
2、原則問題絕不遷就
叛逆期的孩子是矛盾的,不斷挑戰規則,又不斷追求規則。如果規則混亂,孩子一定缺少安全感。父母在制定規則時要慎重科學并堅守:規則一旦制定,就必須遵守;不制定超過兒童能力的規則,例如要求孩子上課不走神等。
抓大放小,要有重點。除危及生命、健康的堅決不能做之外,其余鼓勵孩子嘗試,多數時候寬松,該嚴格的地方堅決不同意。尊重孩子的需求,有時候孩子的只是要求自主行動,例如要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飯,不應當因為大人嫌麻煩而禁止孩子做。
3、負面情緒冷靜處理
孩子情緒激動時,千萬不要和孩子講道理。當孩子大哭時,情緒處理四步走:帶著孩子或者到安靜的地方,靜靜的聽孩子哭一會,讓孩子平靜。幫助孩子搞清楚為什么哭,是哪一種情緒,傷心還是憤怒。
例如:哥哥不讓你玩他的玩具,你是傷心?還是生哥哥氣啊?對孩子表示同情和理解,例如:我知道你好傷心,傷心你就哭一會吧!等孩子情緒平靜了,提出新的辦法轉移注意力。
孩子不聽話往往令家長極為頭痛,遇到孩子不聽話時,家長不要盲目的去引導,先多去了解孩子的為什么不聽話的原因,再來理性客觀的教育。
1、孩子委屈但家長不知道
在家里,父母總是限制孩子做這樣做那樣,這個東西不能碰,那個東西不能碰,在孩子心里他一直想探索新的東西,可是父母總是限制他,讓他感覺很委屈,他心里想:“為什么你們都可以玩剪刀,我卻不能玩?”孩子心里委屈著呢,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2、父母的行為影響到孩子了
很多父母經常抱怨說孩子會無緣無故發脾氣,可是就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其實在陪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樣,父母的行為孩子全部看在眼里,包括父母的心情一樣會傳遞給孩子,比如爸爸媽媽今天因為什么事情吵架了,爸爸媽媽就會不高興,孩子也同樣會不高興,成人有時都會無緣無故發脾氣,更別說孩子了。
3、孩子不喜歡家長命令自己
大部分父母,都是很嚴格的,總是站在教育者的角度去對孩子說話,“不準”“不能”這樣的話語也經常拿來命令孩子,可是孩子并不喜歡父母這樣的語氣,如果你能溫柔地對孩子說,孩子的心情也是愉悅的。
其實孩子不聽話必定是有其原因的,所以,作為家長的應該是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多與孩子溝通,一味的打罵訓斥式教育是沒有用的。以上就是關于小孩子不聽話該怎么辦的建議,感謝閱讀!
上一篇:小孩很不聽話怎么辦
下一篇:遇到不聽話的孩子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