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老師
2022-09-12TA幫助家長解決了 條親子問題
家長和孩子關系越來越差,老是說上幾句,一點就燃,話題難以延續下去,雖然彼此都是最珍視的人可是,在溝通方面各有一套。下面就來聊聊為什么孩子不愿意和家長溝通。
現在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困惑: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與孩子的交流越來越少,也越來越難了。父母說的話孩子不愛聽,孩子的想法得不到理解。
1、理由1:不關心我內心的想法
我有時候真的不知道爸爸媽媽都在想些什么,為什么他們就是不明白我到底需要什么,為什么他們就喜歡把自己的思想強加給我?我為什么要順著他們規劃好的路線走下去?
我不是一個傀儡,我也有自己的思想,我也要自己思考,我也會生氣。
2、理由2:似乎只有大人的事兒才最重要
爸爸媽媽似乎對于我的事情不以為然,好像他們只關心自己的工作,只關心自己的事情,我們的事情在他們眼里都不值得一提。所以我的煩惱,我的顧慮也沒必要跟他們說,說了他們也不會重視我,安慰我,反而會責罵我,嘲笑我。
3、理由3:對我提各種要求,自己卻都做不到
為什么有些事情連爸爸媽媽自己都做不到,卻總是要求我一定要做到,我們看到父母犯的錯,給他們指出來,還會被誤解為頂嘴,他們總會吼叫著教訓我們,覺得這就是在教育我們。在他們眼里,好孩子似乎就是要什么都聽父母的。
4、理由4:沒耐心聽我的真實想法
我根本沒法跟爸爸媽媽溝通,他們就像聽不懂我的話一樣,對于我的意見熟視無睹,總覺得我還小,說出來的話很荒謬,都是借口,都是無理取鬧,他們還喜歡獨斷專權,很多時候不征求我的意見,也從來不聽我的解釋。
現在有的孩子不僅和父母合不來,甚至會頂撞父母,動不動亂發脾氣,這個時候父母就要學會自我反思了,到底是哪里出問題了,下面具體聊聊孩子不愿意和家長溝通怎么辦。
1、首先,大部分父母不會好好說話,喜歡正話反說。舉個例子,一個孩子考試考了班級第三,開心地跑回家和媽媽分享,可是媽媽卻說“怎么才第三名?”這就是典型的不會好好說話。可能這也不是媽媽的本意,但是脫口而出的指責卻會讓孩子誤以為自己沒有達到媽媽的要求,覺得媽媽太苛刻而委屈。
其實這種情況我們完全可以換一種表達方式,比如可以先夸一夸孩子,并且表示希望可以看到孩子繼續進步,那孩子就會把這當成自己努力的動力,而不是打擊。在生活中,我們好好說話的對象,不僅僅是同事、領導和朋友,對待孩子,一樣要學會好好說話。
2、其次,父母對孩子沒有足夠的耐心。很多父母都會對孩子缺乏耐心,他們會因為自己忙而忽視了孩子,或者是覺得孩子的問題很無聊而敷衍地回答。其實孩子內心很缺乏安全感,經常會通過自己的方式來吸引父母的注意,一旦父母的反應讓他失望,那孩子和父母分享、交流的熱情也會慢慢被澆滅。
3、第三,不理解和不尊重孩子。人們常說:“人需要被理解,不需要被教訓。”對于孩子尤其如此。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是兩個獨立個體的碰撞。所以父母在與孩子溝通時,一定要抱著理解、理解、再理解的態度,不斷深入孩子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的真實情感,只有這樣,家長才能不斷地提高與孩子溝通的層次與水平。
如果孩子經常不和父母溝通,那么孩子的想法很難被理解,家長不知道孩子在想些什么,孩子也不理解家長的行為,雙方的代溝會越來越大。下面聊聊孩子不愿意和家長溝通后果會怎么樣。
1.、容易養成孤僻內向的性格
孩子平時與最親密的父母溝通少又不順暢,很容易養成偏激內向的性格,進而出現心理封鎖現象,與其他人的交往也很難正常維持下去。許多未成年人走上不歸路的原因,是覺得世界上沒有人能理解自己,他們往往孤僻且自閉。千萬別小看家庭關系中的有效溝通,這往往決定了孩子是否能得到心理健康的平穩成長。
2.、親子關系越來越疏遠
家長工作忙,無暇注意孩子發出的溝通訊號,兩者之間的關系也會漸行漸遠。有問題的孩子往往能折射出一對有問題的父母,網絡上時不時會爆出老人無人送終的新聞,在批評孩子不孝的同時也要想想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誰都不希望自己的骨肉對待自己像個陌生人,這也是給家長敲警鐘。
3.、很難建立人際關系,無法適應社會
孩子回家之后就緊閉房門豎立高墻不讓人入內,也就沒法感受到親子關系中的被尊重、被鼓勵、被欣賞,進而很難奠定與他人相處的良好交流基礎,長大之后想要融入社會也會變得很困難。
家長作為孩子成長道路上的引路者,有責任引領他們往良好的方向發展。要幫助孩子改變這種狀態,父母應該這么做。
以上就是為什么孩子不愿意和家長溝通的相關話題,孩子內心深處肯定也是渴望被理解和尊重的,但是說出來的想法得不到支持,這樣孩子就會越來越不想說了。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