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孩子的早戀問題,家長宜疏不宜堵,當孩子早戀,家長不能強行干預,否則會適得其反。事實上,早戀已是一種常見的社會現象,家長一定要正確認識對待。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怎樣處理孩子早戀。
當孩子出現了早戀問題,家長要積極的和孩子做正面的溝通和情感的疏導,幫助孩子正確的認識戀愛的相關情況,真誠的對待幫助孩子安全地走過這段美好的年齡階段。
1、認識早戀危害
要防止孩子發生早戀的現象,就應該先讓孩子了解早戀會帶來的種種危害。早戀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嚴重干擾學習與生活,孩子每天都在想著那個喜歡的異性,就會令自己沒心思去學習,甚至會對學習越來越沒有興趣,上課時就難以集中注意力。注意力不集中,不認真上課,聽課效率低下,學習成績也會跟著變差。因此,認識了早戀對生活與學習帶來的威脅,提高孩子的警惕,才能讓孩子更加專注地投入到學習中。
2、熄滅愛情火把
愛情的建立是兩個人的一廂情愿,愛情的結束也需要雙方的同意。要結束一段感情就要以堅定的意志來斬斷戀情。斬斷雙方之間的感情,就像溫水煮青蛙,可以在恰當的談話中,將早戀的好處以及危害一一將給孩子聽,同時要告訴孩子早戀對學習帶來很重的危害,勸導孩子結束愛情,把更多的時間與精力投入到學業與生活中,這樣更有助于個性的發展。
3、終止感情交流
青春期感情的特點主要表現為友誼與好感,男女之間會產生感情也是正常的現象。處于這個的孩子,需要更多的情感流露在生活中,而戀愛就是強烈呼喚情感的表現。由于中學生的理智以及抑制力有限,很難果斷地結束愛情。因此,要結束一段朦朧的早戀,要在潛移默化中減少兩個人的情感交流,避免兩個人單獨相處。當感情經過一段凍結的過程,理智就會主動控制感情的流露,最后就成為了普通的交往關系。
4、培養興趣愛好
把時間和精力轉移到緊張的學習,培養個方面的興趣愛好。多關心國家大事,多參加集體活動,多談一些文學名著、哲理文章,多想想自己的進步,想想將來的事業,想想將來在復雜的社會里如何開拓和進取。這樣,心胸和視野就會開闊,抱負就會遠大,就會煥發出勃勃朝氣,永遠前進。
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對異性產生好感,是一種正常的現象。身為父母,要加以正確的引導,不要忙著去制止,不要說過分話,亂扣帽子或打罵孩子,更不能采用不正當手段,控制孩子的人身自由。
1、正確看待早戀,宜疏不宜堵。父母發現孩子早戀,說明你的孩子很有魅力,這么早就能夠吸引人了,作為父母要教會孩子如何和異性相處,委婉地表明你的期望:無論如何不要影響學習,并表明你對孩子的信任,相信他(她)會處理好戀愛和學習的關系。這種信任會讓孩子對你感激而不是怨恨;并往往會促使他們開始像一個成年人一樣去思考。
2、給孩子一段時間。如果時間到了,他(她)仍然沉溺與戀愛之中并影響了成績,就要采取一定措施:和他(她)認真溝通一次,讓他(她)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成熟的愛:那是要對對方負責的,是以結婚為目的的,而且是需要一定的能力、一定的經濟基礎的等等。
3、家長應該信賴孩子,以朋友的身份,平等的地位與孩子談心,幫助孩子處理情感波動的問題,是可以培育孩子自覺地去約束自己的行動和生活的。
4、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家長在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的同時,要進行一些適當的性、戀愛、婚姻教育。當發現孩子有早戀的苗頭時,家長不要驚慌失措,如臨大敵,要對孩子進行熱情的幫助。告訴孩子不管什么情況,都要控制住底線。這種對底線的把控,不是說出事了以后,打罵懲罰,而是說提前就把底線講清楚,如何做防御措施也要講清楚。孩子只有提前做到心里有數,才可能在關鍵時刻懸崖勒馬。
青春期的孩子出現早戀的問題是很正常的,家長要多這類現象保持冷靜,理智客觀的去應對,耐心引導和教育。
1、家長要以平常心看待孩子談戀愛,只要孩子能把握好度,談戀愛也沒什么不好,這也是孩子一個非常寶貴的人生經驗,家長要做的就是將孩子往正確的方向引導,對孩子跟異性正常的接觸不要一味的指責。
2、尊重孩子的隱私,不要偷偷看孩子的手機或日記,要多陪伴孩子并且跟孩子加強溝通,多了解孩子
3、要告訴孩子,學會保護自己,談戀愛要有底線和原則,不能越界,這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要加強性教育,孩子已經出現跟異性過密交往的情況,那就要坦然地跟孩子講交往過程中的注意事項,教育孩子管好自己的行為。家長不要覺得跟孩子將這種事很尷尬,現在信息這么發達,孩子獲取這種信息的途徑非常多,與其孩子自己去尋找,不如家長告訴他們科學的性知識。
4、切不可采用強制手段,對其進行制止、打罵,這樣反而更加激發孩子的叛逆心理,從而走向一些極端造成更大傷害。應該積極的和孩子進行交流溝通,心理引導,站在孩子的角度和他們一起聊天,當作朋友一般,甚至可以和他們分享一下自己年輕時候的一些早戀情愫,讓孩子信任并且引起共鳴,讓他們知道早戀不是一件羞恥的事情,而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只是要注意分寸,并且懂得保護自己。
面對孩子的早戀,希望每位家長都能早察覺、早開導,早解決。做孩子真正的引路人!以上就是關于怎樣處理孩子早戀的建議,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