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老師
2022-09-03TA幫助家長解決了 條親子問題
在初二這個時候,孩子的成績偶爾出現(xiàn)下滑是正常現(xiàn)象。家長沒有必要一遇到孩子成績下滑就驚慌,束手無策。其實這個問題不難解決,還是有很多有效方法的。接下來我們就來談談初二成績下滑怎么辦。
孩子成績下滑,家長焦急的心理其實是可以理解的。但光焦慮是沒用的,還是需要去采取合適的方法去解決,下面給大家?guī)c建議:
1、安慰
不管孩子因為什么原因成績下滑的,總之成績下滑,對孩子的刺激是最大的,尤其是成績優(yōu)秀的孩子,這個時候孩子本來就已經(jīng)傷心了,有壓力了,如果家長再諷刺打擊幾句,他可能會跟家長吵起來,也可能以后不再給你說成績了。
所以,這個時候,家長需要的不是批評和諷刺,而是安慰。
2、分析
單純安慰,只能治標,并不治本,如何治本?那就要分析孩子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怎么分析呢?讓孩子拿出試卷,找出哪些分是該失掉的,哪些分是不該失掉的。失分的原因是知識性的原因,還是審題不科學、答題不充分導致的?
通過這些分析,引導孩子從重視分數(shù)到重視試卷上來;從重視結(jié)果到反思過程中來,這樣孩子的分析,才能找到原因,才能對癥下藥,而不是“有病亂投醫(yī)”。
3、鼓勵
通過分析,實際上就是幫助孩子找到了原因,這個時候要鼓勵孩子,一分為二的看待問題,考不好雖然不好,但是也可以因此找到自己的問題,找到自己的提分點,找到自己的增長點,如果把自己的不足彌補上了,自己就會變得更強。
孩子成績?nèi)绻瓉硎欠€(wěn)定的,那么為什么會下降很多呢?又是有哪些因素導致成績下滑呢?這些都需要家長去好好分析、了解。
1、邏輯思維欠缺
初二的教學內(nèi)容和以前相比有一個顯著的變化,就是思維方式由“形象思維”為主,變成了“抽象思維(邏輯思維)”為主。
學習的實質(zhì)并不在于知識量,而在于學習過程中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對知識的簡單應用是“淺層次思維”,進行抽象邏輯思維是“深層次思維”。學生的“思維準備”在小學沒能做好,到了中學仍然按小學的思維方式去學習和思考,當然會變得很吃力,于是就被分化下來了。
2、怕吃苦
不少學生在小學學習很輕松就能考到好成績,所以形成了學習就是一件輕松的事情的錯覺。認為自己不需要太努力也能取得好成績。或者是就算自己不努力,也不會和其他同學相差太多。
而到了初二,隨著各科目的知識不斷加深,想要不努力或者靠著小學那點積累的知識就拿到好成績就不太可能了。學習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才能見效果的事情,但部分學生缺乏起碼的意志和毅力,吃點苦,受點累,就產(chǎn)生應付的心態(tài),造成學習不扎實,成績下滑就是必然的了。
3、不良學習習慣
除了怕吃苦、學習不夠努力之外,還有一部分學生是因為從小學開始沒有培養(yǎng)好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每個人都是終身受益的,也是影響學習好壞的重要因素。
比如沒有養(yǎng)成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習慣,沒有自己課后多做一些課外題去強化鞏固自己知識的薄弱點,沒有學會自己梳理單門科目的知識體系等等。這些不良習慣,會造成課堂效率不高,學了后面忘了前面等種種后果。
其實在面對孩子成績下滑時,家長也是需要注意很多事項,最關(guān)鍵的是要自我反思,如果是以下三類家長之一,需要自我糾正。
1、嘮叨型家長
每天對著孩子嘮叨,孩子做什么在你眼里都是不順眼的,久而久之,孩子會對你產(chǎn)生一種厭煩的心理。其實這種嘮叨式的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很多家長都還沒有明白這種嘮叨式的家庭教育效果是很差的。
2、陪讀型家長
有的家長,對于孩子的學習,采取包辦陪讀形式,問長問短,沒完沒了地輔導,一天到晚陪著孩子學習,這樣孩子的學習自主能力沒有了,而且容易讓孩子做什么都要依賴父母。
3、攀比型家長
喜歡拿孩子的成績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在乎面子,一旦不合心意,就貶低自己的孩子。孩子原本是想從你這里得到鼓勵并且再接再厲的,可你的一句話可能把孩子的學習熱情完全澆滅了。
當孩子成績出現(xiàn)下滑時,家長其實是需要保持“淡定”,要幫助孩子分析原因,并且對癥下藥,針對有效地幫助孩子提升成績,重拾信心。以上就是關(guān)于初二成績下滑怎么辦的全部內(nèi)容,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