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家不聽話,注意力總是集中不起來,不愿意去學校上學,缺乏學習目標感,對考試成績也不再在乎,很有可能是您的孩子出現了厭學情緒,那么家長應該如何幫助孩子改善厭學情緒呢?下面新起點教育專門學校,即一所厭學孩子的好學校就來詳細談談,一起來看看吧。
面對孩子的厭學行為,家長不應該急著逼迫孩子投入學習,生拉硬拽反而會適得其反,而是從孩子的興趣愛好出發,下面就談談孩子總是厭學怎么引導。
1、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可與孩子的特長結合起來。其實,特長與學習并不矛盾。很多有特長的孩子,學習成績也不錯。由于有特長、有興趣愛好,這些孩子會經常受到來自學校和家庭的表揚和鼓勵,他們的興趣勁頭也會潛移默化地移到學習上來,從而使二者相得益彰。
2、避免過度地批評和指責。很多厭學的孩子,學習跟不上,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家長的責怪以及同學的輕視。于是,他們索性“破罐子破摔”,甚至經常逃學。老師和家長要避免過度地批評和指責,多對孩子的“閃光點”進行鼓勵和表揚,同時幫助孩子提高學習能力,讓孩子變得自信起來。這樣,孩子學習的興趣也容易被激發出來。
3、盡量減輕孩子的心理和學業負擔。老師和家長要盡量減輕孩子的學業負擔和心理負擔,結合青少年的心理特點施教,做到寓教于樂,勞逸結合。
4、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多與同學交往。教會孩子理解和尊重他人,讓孩子學會傾聽,學會表達贊美和感謝。當孩子與同學發生沖突時,家長要給予正面引導,幫助孩子正確處理沖突。
為了幫助家長進一步認識孩子的厭學行為,了解孩子厭學背后的動機,下面就來具體聊聊孩子產生厭學情緒的根源。
1、父母的期望值過高。期望過高,會使孩子心理壓力大大增加,不自覺地把學習與痛苦體驗聯系起來。
2、孩子不會學習。這類孩子往往學習時不集中注意力,不能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進行學習;不能選擇重要內容而拋開不重要的內容;無法將學到的知識正確、合理地表達出來。這樣,面對日益繁重的課業內容,自然產生厭學情緒。
3、父母陪讀,使孩子缺乏學習自覺性。這會使孩子難以領悟學習的過程,難以獨立地解決遇到的新問題,體驗不到獨立解決問題后的成功的快樂。
4、家長對孩子學習的目的定向有偏差,將學習知識的目的定在將來而不是今天。比如家長常對孩子說:“你不好好學習,將來就找不到工作。”這樣,孩子就體驗不到獲取知識本身的快樂,而只注重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對知識本身不感興趣,自然將學習看作是苦差。
若是孩子的厭學情緒得不到及時的調整,任其自由發展下去,這對孩子未來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也會讓孩子變得沒有耐性,下面說說孩子厭學的特點。
1、作業拖拉,抵觸寫作業
寫作業是孩子在學習中必不可少的一項任務,也是復習的一種方式,如果孩子開始抵觸學習以外的內容,特別是抵觸寫作業,說明開始抵觸學習,有厭學心理。
2、撒謊
為了逃避學習經常撒謊,編織謊言,讓父母相信學習任務已經完成。
3、厭倦讀書
讀書讓孩子產生挫敗感,會讓孩子學習信心下降,開始有厭學感的孩子一看到書或者一提到學習就會感覺厭煩,不想讀書。
4、情緒不穩定
每個人在面對自己不擅長或者不想做的事情時都會容易發怒,情緒不穩定,孩子在面對讀書上學時會有焦躁不安、情緒不穩定的現象,大部分跟厭學有關。
總之言之,家長沒有必要因為孩子產生厭學情緒就大驚小怪,而是抓住這個教育時機,培養孩子頑強的意志,樹立對學習的責任感,重新拾起對學習的熱情。以上就是新起點教育專門學校對于孩子厭學話題的一點解讀,謝謝您的閱讀!